閱讀專利的“野路子”
發(fā)布時間:2019-09-05 11:45:23瀏覽次數(shù):161
說起專利,醬油君其實是個“外行+草根”,總是仰望專利行業(yè)之博大精深。
君不僅缺乏“本領域技術人員”的學識,也沒有“本領域管理人員”的境界。而且偶爾還搞不明白,一個技術方案,從發(fā)明人到代理人,從代理人到審查員,一紙文件,輾轉幾手,翻來倒去,吵吵嚷嚷,叮叮咣咣,最后曲高和寡、束之高閣,這到底是在忙活啥呢?
鄉(xiāng)野小民,自有鄉(xiāng)野小民的態(tài)度。專利這東西,大可不必弄得這么文縐縐、書卷氣。南來的北往的,騎摩托車不掛檔的,趕大集逛市場的,打魚累了要曬網的,受過教育有涵養(yǎng)的,提了干當這長那長的,去過新加坡和香港的,在家打游戲聽響的,成天買彩票不中獎的,任誰拿個專利來看看,也無不可。
當然了,前提是要樸實 ,把本來簡單的專利搞得復雜化就不好了。
任何以“非創(chuàng)新思維”為目標的人,咱就認為您的目標不(gao)樸(da)實(shang),您可以繞道此文,讀專利怎么舒服怎么來。君說的“非創(chuàng)新思維”是個啥呢?這得從“創(chuàng)新思維”說起。
比如您是一位發(fā)明人或者是一只好奇的貓,您就是再正常不過的“創(chuàng)新思維”了:
發(fā)明人:要做事 → 碰到困難 → 想要解決困難 → 提出方案 → 達到目的;
好奇的貓:四處看看 → 找到目標 → 它碰到什么困難?→ 它怎么解決的?→ 解決得怎么樣?→ 了解啦,尋找下一個目標;
再比如您是一位代理獅、一位審查猿或者一位律獅,那您大概率就是“非創(chuàng)新思維”了:
代理獅:這交底書說的啥?→ 找到技術領域、技術問題、技術方案、技術效果 → 我的案子模板呢?→ 把上面那四個東西整合到模板里面去 → 我寫我寫我寫寫寫 → 權利要求書check、說明書check、摘要check、附圖check,交流程!→ 誒?審查員有意見了?→ 我改我改我改改改、我答我答我答答答 → 呼!終于授權了,結案!
審查猿:提一個案子 → 這說的啥玩意?→ 弄懂了 → 不符合三性吧?→ 我檢我檢我檢檢檢 → 哈!找到證據(jù) → 寫意見 → 收到答復 → 誒?又改了???→ 我檢我檢我檢檢檢 → 檢不到了,授權吧 / 還是能檢到,駁回吧!
律獅:這A要保護啥?→ 這B是個啥?→ A大還是B大???→ 侵權了吧 → 來啊!相互傷害??!→ 贏了嗎?賠多少?
說白了,“創(chuàng)新思維”是為了“解決困難”,而“非創(chuàng)新思維”似乎是為了“創(chuàng)造困難”,思路上比“創(chuàng)新思維”要擰巴多了。搞“非創(chuàng)新思維”的人,要給自己的日常加上點法條,加上點思辨,再加上點客戶需求、國計民生啥的,總之到最后成為復雜的文字游戲,而創(chuàng)新本身,似乎已經不那么重要了。
這里說的目標樸實,就是指:您能滿足于了解發(fā)明人碰到了什么困難,以及他怎么解決了這些困難。如此簡單、單純的目標而已。
這里說的智力樸實,是指日常呈現(xiàn)這樣狀態(tài)的人:
無法hold住著錄項目信息,看到專利文獻扉頁呈現(xiàn)這樣的狀態(tài):
看到權利要求書,順序閱讀一遍,不知所云:
看到發(fā)明內容,怎么感覺跟權利要求書一樣一樣的:
看到附圖:
清華的北大的,理解力強到炸的,記憶力特別哇的,大學一科也沒掛的,科學研究全不怕的……,都不屬于智力樸實的范疇,碰上專利文獻,請自行選擇正著看、倒著看、斜45°看、斜135°看、向后翻騰兩周半看或托馬斯全旋看,都行。
如果您的目標樸實、智力也樸實,那就可以適用下面的閱讀方法了,分四步:
? 跳過權利要求書和發(fā)明內容的主體部分
根據(jù)專利法26.4的要求,權利要求書必須得到說明書的支持,所以在閱讀過程中跳過權利要求書完全沒有什么問題,權利要求書里面有的,說明書里面都有。
至于發(fā)明內容的主體內容,也不知道是什么時候形成的行業(yè)規(guī)則,我們現(xiàn)在很少能找到發(fā)明內容的主體部分和權利要求書不一樣的案子了。
? 閱讀技術領域和背景技術
閱讀說明書的技術領域和背景技術,就是為了知道“發(fā)明人在干什么事兒,碰到了怎樣的困難”。背景技術一般寥寥數(shù)段,但是已經足夠把問題說清楚了。
? 閱讀具體實施方式,將附圖標記還原
這是最重要的部分。《審查指南》第一部分第一章規(guī)定:附圖標記應當使用阿拉伯數(shù)字編號。所以,專利代理人在撰寫時,就會把附圖加工成現(xiàn)在精簡的模樣。但是也產生了一個bug:如果不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,直接看附圖時完全get不到任何信息,如果不去閱讀具體實施方式,可能連畫的是個啥都不知道。
“附圖標記還原”就成了一個好方法,如果在一邊閱讀具體實施方式時,一邊將對應的附圖標記進行還原,可以很好地輔助閱讀者理解技術內容。在附圖標記全部還原后,基本就能理解技術方案的全部細節(jié)。也就是說,我們將會明確地知道“發(fā)明人是怎么解決困難的”了。
? 閱讀技術效果
技術效果是發(fā)明人認為自己的方案能達到的效果,在它的描述中,閱讀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發(fā)明人的技術方案相比原有方案的優(yōu)點。技術效果在專利文件中有兩個地方,一個是說明書的“發(fā)明內容”部分的最后,另一個則是“具體實施方式”部分的最后。
至此,閱讀者就完成了“創(chuàng)新思維”的再現(xiàn)過程,即了解了“碰到什么困難?→怎么解決?→解決得怎么樣?”的全過程。
最開始,可能只是個外行,只讀到一個申請人解決的一個問題。
慢慢地,或許會發(fā)現(xiàn)這個申請人正在解決一類問題,或者用多個手段解決同一個問題。
再繼續(xù)讀下去,或許就會了解這個行業(yè)里當前的技術難題,并且能在不同申請人的解決方案之間進行比較,知道A用了這個方法效果不太好、B用了那個方法效果好一點。
時間久了,可能讀了很多很多專利,了解了很多很多行業(yè)。我相信,那個時候,世界和生活,一定和現(xiàn)在不一樣。
君不僅缺乏“本領域技術人員”的學識,也沒有“本領域管理人員”的境界。而且偶爾還搞不明白,一個技術方案,從發(fā)明人到代理人,從代理人到審查員,一紙文件,輾轉幾手,翻來倒去,吵吵嚷嚷,叮叮咣咣,最后曲高和寡、束之高閣,這到底是在忙活啥呢?
鄉(xiāng)野小民,自有鄉(xiāng)野小民的態(tài)度。專利這東西,大可不必弄得這么文縐縐、書卷氣。南來的北往的,騎摩托車不掛檔的,趕大集逛市場的,打魚累了要曬網的,受過教育有涵養(yǎng)的,提了干當這長那長的,去過新加坡和香港的,在家打游戲聽響的,成天買彩票不中獎的,任誰拿個專利來看看,也無不可。
當然了,前提是要樸實 ,把本來簡單的專利搞得復雜化就不好了。
一 目標樸實
任何以“非創(chuàng)新思維”為目標的人,咱就認為您的目標不(gao)樸(da)實(shang),您可以繞道此文,讀專利怎么舒服怎么來。君說的“非創(chuàng)新思維”是個啥呢?這得從“創(chuàng)新思維”說起。
比如您是一位發(fā)明人或者是一只好奇的貓,您就是再正常不過的“創(chuàng)新思維”了:
發(fā)明人:要做事 → 碰到困難 → 想要解決困難 → 提出方案 → 達到目的;
好奇的貓:四處看看 → 找到目標 → 它碰到什么困難?→ 它怎么解決的?→ 解決得怎么樣?→ 了解啦,尋找下一個目標;
再比如您是一位代理獅、一位審查猿或者一位律獅,那您大概率就是“非創(chuàng)新思維”了:
代理獅:這交底書說的啥?→ 找到技術領域、技術問題、技術方案、技術效果 → 我的案子模板呢?→ 把上面那四個東西整合到模板里面去 → 我寫我寫我寫寫寫 → 權利要求書check、說明書check、摘要check、附圖check,交流程!→ 誒?審查員有意見了?→ 我改我改我改改改、我答我答我答答答 → 呼!終于授權了,結案!
審查猿:提一個案子 → 這說的啥玩意?→ 弄懂了 → 不符合三性吧?→ 我檢我檢我檢檢檢 → 哈!找到證據(jù) → 寫意見 → 收到答復 → 誒?又改了???→ 我檢我檢我檢檢檢 → 檢不到了,授權吧 / 還是能檢到,駁回吧!
律獅:這A要保護啥?→ 這B是個啥?→ A大還是B大???→ 侵權了吧 → 來啊!相互傷害??!→ 贏了嗎?賠多少?
說白了,“創(chuàng)新思維”是為了“解決困難”,而“非創(chuàng)新思維”似乎是為了“創(chuàng)造困難”,思路上比“創(chuàng)新思維”要擰巴多了。搞“非創(chuàng)新思維”的人,要給自己的日常加上點法條,加上點思辨,再加上點客戶需求、國計民生啥的,總之到最后成為復雜的文字游戲,而創(chuàng)新本身,似乎已經不那么重要了。
這里說的目標樸實,就是指:您能滿足于了解發(fā)明人碰到了什么困難,以及他怎么解決了這些困難。如此簡單、單純的目標而已。
二 智力樸實
這里說的智力樸實,是指日常呈現(xiàn)這樣狀態(tài)的人:
無法hold住著錄項目信息,看到專利文獻扉頁呈現(xiàn)這樣的狀態(tài):
看到權利要求書,順序閱讀一遍,不知所云:
看到發(fā)明內容,怎么感覺跟權利要求書一樣一樣的:
看到附圖:
清華的北大的,理解力強到炸的,記憶力特別哇的,大學一科也沒掛的,科學研究全不怕的……,都不屬于智力樸實的范疇,碰上專利文獻,請自行選擇正著看、倒著看、斜45°看、斜135°看、向后翻騰兩周半看或托馬斯全旋看,都行。
三 方法樸實
如果您的目標樸實、智力也樸實,那就可以適用下面的閱讀方法了,分四步:
? 跳過權利要求書和發(fā)明內容的主體部分
根據(jù)專利法26.4的要求,權利要求書必須得到說明書的支持,所以在閱讀過程中跳過權利要求書完全沒有什么問題,權利要求書里面有的,說明書里面都有。
至于發(fā)明內容的主體內容,也不知道是什么時候形成的行業(yè)規(guī)則,我們現(xiàn)在很少能找到發(fā)明內容的主體部分和權利要求書不一樣的案子了。
? 閱讀技術領域和背景技術
閱讀說明書的技術領域和背景技術,就是為了知道“發(fā)明人在干什么事兒,碰到了怎樣的困難”。背景技術一般寥寥數(shù)段,但是已經足夠把問題說清楚了。
? 閱讀具體實施方式,將附圖標記還原
這是最重要的部分。《審查指南》第一部分第一章規(guī)定:附圖標記應當使用阿拉伯數(shù)字編號。所以,專利代理人在撰寫時,就會把附圖加工成現(xiàn)在精簡的模樣。但是也產生了一個bug:如果不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,直接看附圖時完全get不到任何信息,如果不去閱讀具體實施方式,可能連畫的是個啥都不知道。
“附圖標記還原”就成了一個好方法,如果在一邊閱讀具體實施方式時,一邊將對應的附圖標記進行還原,可以很好地輔助閱讀者理解技術內容。在附圖標記全部還原后,基本就能理解技術方案的全部細節(jié)。也就是說,我們將會明確地知道“發(fā)明人是怎么解決困難的”了。
? 閱讀技術效果
技術效果是發(fā)明人認為自己的方案能達到的效果,在它的描述中,閱讀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發(fā)明人的技術方案相比原有方案的優(yōu)點。技術效果在專利文件中有兩個地方,一個是說明書的“發(fā)明內容”部分的最后,另一個則是“具體實施方式”部分的最后。
四 結果樸實
至此,閱讀者就完成了“創(chuàng)新思維”的再現(xiàn)過程,即了解了“碰到什么困難?→怎么解決?→解決得怎么樣?”的全過程。
最開始,可能只是個外行,只讀到一個申請人解決的一個問題。
慢慢地,或許會發(fā)現(xiàn)這個申請人正在解決一類問題,或者用多個手段解決同一個問題。
再繼續(xù)讀下去,或許就會了解這個行業(yè)里當前的技術難題,并且能在不同申請人的解決方案之間進行比較,知道A用了這個方法效果不太好、B用了那個方法效果好一點。
時間久了,可能讀了很多很多專利,了解了很多很多行業(yè)。我相信,那個時候,世界和生活,一定和現(xiàn)在不一樣。
最后,借用先賢荀子的話與大家共勉。
積土成山,風雨興焉;積水成淵,蛟龍生焉。
不積跬步,無以至千里;不積小流,無以成江海。
騏驥一躍,不能十步;駑馬十駕,功在不舍。
鍥而舍之,朽木不折;鍥而不舍,金石可鏤。